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movingimagetoys.com
邮 箱:admin@aa.com
10月,新品秋高气爽,海水雷州半岛北部湾海域平静而富有生机,入新此时正是橙黄1号扇贝“橙黄1号”投苗的好时节。
“橙黄1号”是养殖养殖业注由广东海洋大学领衔研发的扇贝新品种,被列为2024年拟审定通过的利润水产新品种之一。它以鲜艳的增长种橘黄色外壳从众多扇贝中脱颖而出,超高的超倍“颜值”令人眼前一亮。但真正让它赢得市场认可的扇贝,还是其鲜嫩的肉质以及脆甜的口感。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橙黄1号”选育工作负责人刘志刚表示,“新品种的问世,不仅成功解决了扇贝面临的种质退化问题,为贝类养殖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橙黄1号”体色美观,利于推广。
兼具多种优势
经济效益和增收潜力突出
广东海域辽阔,有众多的海岛和绵延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各类水产品的繁育提供了理想环境。在这片富饶的海域中,北部湾尤其以其广阔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水产资源,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潜力。
长期以来,北部湾海域贝类养殖以墨西哥湾扇贝为主,养殖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高达6.66万吨,年产值超过8亿元,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然而,经过20多年的连续养殖,这一品种逐渐出现存活率低、生长缓慢、个体偏小等问题,产业效益不断下滑,对产业健康发展造成显著影响。
“橙黄1号”外观及内部结构。
“为保证扇贝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墨西哥湾扇贝种质进行改良势在必行。”刘志刚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渤海红”扇贝,这一品种凭借鲜艳的橙紫壳色和优良的经济性状,在北方市场广受欢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2015年,刘志刚团队引进“渤海红”扇贝,并开始了与墨西哥湾扇贝的杂交育种研究。经过为期四年、六代选育而成。在随后两年的扩繁和生产性中试试验阶段,新品种的表现十分抢眼,不仅继承了墨西哥湾扇贝耐高温、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还融入了“渤海红”扇贝鲜艳美观的壳色,以及高肉柱得率的显著优势,展示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增收潜力,显示出大规模推广的良好前景。
利润高达3490元/亩
累计养殖面积超8000亩
“原本的墨西哥湾扇贝外壳灰暗、不美观,一般只能用于加工,很难卖出高价,‘橙黄1号’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局面。”刘志刚介绍,“橙黄1号”凭借其亮眼的橙黄色外壳和更大的个体规格,能直接触达消费者,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据介绍,“橙黄1号”养殖周期缩短至5-6个月,较墨西哥湾扇贝减少了2个月,养殖效益更好。实际生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养殖密度下,“橙黄1号”不仅生长速度更快,个体也更大,体重增加了45.8%至74.7%。此外,肉柱品质也大幅提升,增长达68.72%,展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力。据市场反馈,“橙黄1号”带壳售价比传统品种高出20%以上,肉柱的价格提高了25%以上。
“橙黄1号”养殖效益比传统品种高3倍以上。
新品种存活率同样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意味着,养殖户能够节省同等比例的种苗成本,从而有效抵消新品种相对较高的苗种费用,而不必增加整体的投入。中试对比数据显示,“橙黄1号”新品种在相同生产成本下,每亩平均产量可达879公斤,市场售价为每公斤5.2元。每亩养殖利润高达3490元,比传统扇贝养殖的利润提升3.23倍。若推广至1万亩养殖规模,预计净利润将达3490万元,比旧品种多出2410万元。
“通过推广新品种,创造约1000个就业岗位,为当地渔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目前,刘志刚团队与雷州当地企业展开合作,科研团队提供“橙黄1号”优质亲本,企业负责种苗的生产和培育,所产种苗大部分供应本地市场。据统计,“橙黄1号”累计养殖面积已超过8000亩,主要分布在雷州、遂溪和徐闻等地。
经济与生态效益凸显
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芯”动力
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粤海粮仓”,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和实现“藏粮于海”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有力抓手。
在这一背景下,贝类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意义凸显。刘志刚表示,“贝类养殖成本低、产品类型丰富,消费群体大,而且作为生态友好产品,具有杰出的碳汇功能和净化水质作用,将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科研团队推广“橙黄1号”。
海水种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芯片”,也是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作为全省唯一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高校,广东海洋大学在海水贝类种质创新与推广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实力。该校是我国现代珍珠养殖技术的发源地,多年来在珍珠贝良种研发推广、养殖与育苗技术创新、加工产业建设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今年11月22-24日,第五届水产种博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即将在广东南沙举办。届时,广东海洋大学将带多项研究成果参展,为业界展示更多优质海水品种、新型养殖设备、苗种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等,为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更强支持。
撰文:周亦可
供图:广东海洋大学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