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movingimagetoys.com
邮 箱:admin@aa.com
编者按: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人刘转眼又到了从化最美、年换最热闹的得槐季节。每到7月,枝香从化处处弥漫着荔枝的从化产业甜香。从一两棵荔枝树到成片的双壳守护荔枝园,再到富民兴村的槐枝荔枝产业,这颗来自北回归线上的人刘闪耀明珠,为一年的年换荔枝季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种植、得槐加工、枝香推广、从化产业科研,每一个岗位上,都有一个个平凡且不可少的人,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产业的奋勇向前。南方农村报于近期推出《从化荔枝产业人物》栏目,了解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细品从化荔枝与她背后的人们。
“剥荔枝是有技巧的,你看荔枝表皮有一条明显的缝合线,沿着它一捏,就可以轻松剥皮了。”在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刘文银正忙着接待一批采风游客,教他们剥荔枝得小技巧。
夏蝉鸣、荔枝红,岭南风情摇曳枝头。作为广东荔枝优质中晚熟产区之一,广州从化即将接“荔”上市,为消费者带来盛夏的专属甜蜜。和大多数荔农一样,刘文银也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为家乡的荔枝四处奔走。
坚守
稳定产量带来好收成
刘文银是土生土长的南平村村民,家中以种植、销售从化荔枝为主业。2014年,刘文银创办了广州市从化区众兄园艺专业合作社,联合10余家农户互通有无,打通从化荔枝外销渠道。2019年起,刘文银辞去了在广州市区的工作,回到家乡办起土特产店,成为从化荔枝文化的推广者和践行者。
荔枝树下这块石头,被当地人称为“荔枝石”。
从化种植荔枝的历史悠久,清代雍正八年的《从化县志》中已有记载。化荔枝有30余个品种,其中双壳槐枝是从化四大名荔之一。双壳槐枝是从化迟熟的荔枝品种,其中以温泉镇生产出来的温泉双壳槐枝最为出名。由于南平村位于凤凰山脚下,荔枝大多数种在山上,昼夜温差大,因此南平村产出的双壳槐枝糖分充足,汁水甜蜜。
提到从化双壳槐枝荔枝,刘文银总是能侃侃而谈。目前,南平村荔枝种植面积4500余亩,其中双壳槐枝3000余亩。由于双壳槐枝产量稳定,所以即便桂味、糯米糍等品种售价更高,当地荔农也依旧坚持种植双壳槐枝。“双壳槐枝是南平村最盛产、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品种,是喝着温泉水长大的荔枝。”刘文银说
南平村的槐枝荔枝树大多是从几棵一百多年的老槐枝树上嫁接育苗而来,现存的槐枝荔枝树龄普遍在20年左右。刘文银告诉记者,槐枝荔枝树的枝干粗壮虬曲,病虫害相对更少,田间管理较其他品种也更为容易,“只要稍加管理就能有好收成”。
双壳槐枝稳定的产量和良好的性状,给予刘文银坚守的信心。“去年我们种植的槐枝荔枝树平均挂果1000斤左右,田头价格每斤在13元上下,今年的浮动应该不会特别大。”刘文银说,虽然荔枝挂果有“大小年”,但双壳槐枝的“大小年”相对不明显,又因上市时间较晚,市场需求一直比较稳定。“现在从化上市的荔枝主要还是桂味,再过10来天,双壳槐枝也上市了。”刘文银说。
创新
“老字号”极品荔广拓市场
“有了双壳槐枝这张产业名片,南平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每到荔枝成熟季节,刘文银凌晨3、4点就要和合作社社员一起摘荔枝,7、8点在路边等着采购商上门收购,白天还要接待从省内各地来南平村采风游玩的游客,忙得不可开交。
2016年,南平村以“静修”为主题进行规划建设,成为从化区首批10个特色小镇之一。短短几年时间,南平村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当地更凭借“双壳槐枝”入选了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名单。
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如今客似云来,不少珠三角的荔枝爱好者了解到双壳槐枝后,也纷纷来到南平村品尝夏日至味。敏锐的刘文银嗅到商机,回到南平村办起“荔下豆花”,在双壳槐枝和豆腐花之间搭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农民讲求土地的最大化利用。在荔枝树下种蔬果、种大豆是人们一直以来的习惯,‘荔下豆花’这个名字也由此而来。”当前,刘文银正致力于把“荔下豆花”打造成南平村的标志产品。为此,他设计了“豆花+土特产”套餐,在豆花中加入荔枝等时令水果,进一步提高双壳槐枝的知名度,也让外地游客更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刘文银还利用多种销售渠道,帮助双壳槐枝拓宽销售市场。2018年,南平村被选为荔枝定制销售模式的试点村。彼时,村里近13万斤的荔枝还没上市就被认购一空。从那时开始,刘文银便吸引了一批双壳槐枝的忠实粉丝,每年6、7月便有消费者提前预定。“吃槐枝的大多是老主顾,他们认准了槐枝这个品种后会一直复购,消费者黏性很高。”刘文银说。
2020年9月,南平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特色生态,一座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小镇拔地而起,“荔枝+旅游”成为南平村的新风尚。“夏季游客很多,他们来到村里采风拍摄荔枝,品尝从化美食,临走时还会买几斤荔枝,游客们都觉得收获满满。”刘文银介绍,如今,南平村已探索创新出“旅游+定制+代收”三位一体的荔枝销售模式,实现从化荔枝品牌提升、农民增收。
【撰文】梁煜
【设计】王越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