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movingimagetoys.com
邮 箱:admin@aa.com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文新)电热杯垫能够将杯中的重庆灾风水或饮料加热,保温到适宜的市消温度,实用性强、测试触电小巧轻便,电热深受消费者喜爱。杯垫为了解市场上销售的莱梦电热杯垫产品质量,指导消费者科学选购,庭存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托专业测试机构开展了20款电热杯垫比较试验。和火3月8日,重庆灾风重庆市消委会发布比较试验报告。市消
比较试验样品由重庆市消委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测试触电在天猫、电热京东、杯垫苏宁易购、莱梦唯品会、庭存抖音等平台随机购买,涉及JANLA蒋莱、梦庭、金灶、莱贝、青见、JAISDUU、左茗右器、北慕、荣事达、欧莱克、苏泊尔、Laisence、忆壶茶、奥帝尔、半物生活、soip、SOTHING、DAEWOO、小熊、北鼎等品牌,价格从29.9元至209元不等。
20款电热杯垫样品基本信息
比较试验主要测试样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其中,安全性指标共3项,包括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机械强度、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使用性能指标共4项,包括加热时间和温度、保温能力、稳定状态下的保温表面温度、易用性。比较试验依据《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保温板和类似器具的特殊要求》(GB4706.5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保温板性能测试方法》(GB/T28014—2011)等进行测试。
“莱贝”“梦庭”存在触电风险
安全性能方面,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指标主要测试样品结构是否可以保障消费者在使用和维护时不会意外触及带电部件。该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触及到带电部件,发生触电风险,危及人身安全。本次20款样品均符合标准要求。
机械强度指标主要测试电热杯垫遇到碰撞或粗鲁操作时,是否造成外壳破损。如果出现破损,电热杯垫内部的带电部件将无法得到充分防护,容易造成触电伤害。本次20款样品中,有2款不符合标准要求,分别是佛山市浩昇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莱贝”保温底座、佛山市青见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青见”保温垫。
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指标主要测试样品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的固定装置是否合理,选用的外部软线是否与产品额定电流匹配,电源连接是否易于维护保养等。该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容易导致触电和火灾。本次20款样品中,“JANLA蒋莱”保温碟和“梦庭”暖杯垫2款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小熊”电热杯垫保温性能最差
使用性能方面,加热时间和温度指标项目主要测试样品接入电源后,杯垫表面达到器具设计最高温度所需的时间。时间越短,杯垫越早进入保温状态,用户体验感越好。20款样品中,加热时间最短的是“小熊”电热杯垫,加热时间为2分钟;加热时间最长的“金灶”保温垫,加热时间为8分钟。
保温能力是指电热杯垫使水杯中的水或饮料保持一定温度的能力,测试时以1小时后水杯中的温度作为保温能力的评价值,温度越高,保温能力越好。本次20款样品的加热区域面积均未超过测试容器底部直径,因此日常使用中样品的实际保温温度可能会比本次实测值高。本次测试温度最高的是“忆壶茶”恒温宝,温度为53.8℃;温度最低的是“小熊”电热杯垫,温度为37.8℃。
稳定状态下的保温表面温度指标主要测试电热杯垫加热到稳定运行期间后,其温控器对表面温度的敏感程度。较好的温控器设计应使得电热杯垫稳定状态下的保温表面温度波动尽可能小。20款样品中,由深圳市北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北鼎”保温杯垫温差最小,为1.9℃;“小熊”电热杯垫温差最大,为50.6℃。
易用性指标主要测试电热杯垫在实现其基本功能以外,能提供给用户的额外功能。本次比较试验选取了多档调温、自动断电、防水功能、防滑杯垫等4项附加功能,提供的附加功能越多,用户使用越便利。20款样品中,由合肥荣事达小家电有限公司生产的“荣事达”保温碟具备上述4项附加功能,附加功能最多;“梦庭”暖杯垫和“金灶”保温垫均未设置附加功能。
消费提示:
使用电热杯垫做到“三注意”
注意破损漏电。消费者在使用电热杯垫后如果出现外壳破裂、电源线破损或其他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联系售后进行维修或废弃处理,切勿自行检修,避免发生触电等意外事故。
注意高温防烫。消费者在使用电热杯垫过程中切勿触摸加热面板,避免造成高温烫伤。切勿在加热面板上覆盖抹布、毛巾等易燃物品,防止温度持续升高造成过热起火。
注意日常维护。消费者放置电热杯垫时,注意轻拿轻放、防止因加热面板破裂造成触电、划伤等危险。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断电,待产品冷却后再清洁,以防烫伤或冷热冲击造成加热面板破裂。切勿将产品浸入水中清洗,防止产品进水发生短路。
责任编辑:赵英男上一条:销售假冒“牛栏山”白酒 重庆刘丽梅副食经营部被处罚下一条:上海公布2023年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